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港公司”)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始终深耕高价值知识产权的集聚与价值挖掘领域,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全力对接资本市场与产业需求,精心构建起一套涵盖知识产权创造、交易、运营、投资、转化、维权等全流程的一体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知识产权港公司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与不懈努力,先后荣获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多项殊荣,并于2020年3月荣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称号。在主业管理、业务创新和内部改革等关键战场,知识产权港公司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积累了丰富且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精细主业管理 夯实发展根基
根深才能叶茂,做强主业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
知识产权港公司精准锚定知识产权、科技成果、数字经济三大核心业务领域,深度践行“一生态、两主业、三模式、四定位、五中心”的“12345”发展方略。精心编制并不断完善《主业管理办法》,为公司业务发展勾勒出清晰的战略蓝图,在推动子企业业务聚焦与资源高效整合中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在主责主业核定的关键环节,该公司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摸底调研工作。通过对各子公司的详细分析,结合其实际运营绩效、功能特点、长远发展规划及显著优势,系统梳理全层次业务架构。围绕“五个中心”建设,细化出15项具体业务,并精准匹配至各子公司。
省高科创公司凭借专业团队和深厚行业经验,在企业咨询(孵化培育/智库)及知识产权金融业务板块成绩卓著,成为驱动企业孵化的核心引擎;兰州科技大市场公司依托广阔的市场网络与专业的交易平台优势,在科技成果交易及转移转化领域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甘肃港安公司专注于版权全链条服务与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勇当数字文创业务的开拓者;甘肃港新公司全力投身知识产权保护与品牌推广提升工作,筑牢企业维权的坚实防线;甘肃弘毅公司和事务中心公司则以知识产权代理与科技咨询为发力点,走出了一条知识产权运营与专利服务的创新发展之路。
2024年,知识产权港公司在公共服务领域成果丰硕。该公司建设运营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顺利通过复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圆满完成筹建工作。甘肃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评价)综合服务平台成绩亮眼,征集科技成果1983项、技术需求1166项,成果挂牌数达211项,成功达成交易192项,交易金额累计2952.65万元,新增用户4688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高达22.1亿元。版权登记工作成效显著,完成版权登记 8.46万件,同比增长35.28%。区块链存证达10万件,新建版权登记服务工作站2个,成功实现20多个省份、千余名著作权人进行版权登记的目标。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港公司在专利代理、商标代理及地理标志申报等方面同样成果丰硕,完成专利代理3409件、专利快速预审和优先审查164件、商标代理123件,“华池沙棘”“正宁紫苏”地理标志和区域品牌申报及18家企业地理标志换标。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55家,为提升全省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效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业务驱动 激发增长潜能
面对市场新趋势,知识产权港公司迅速组建“三新”业务工作专班,全力向“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的发展高地进军。专班下设知产证券化、数据资产、平台经济、知产评估等8个专业业务小组,推行事业部制,打破内部层级与部门壁垒。
在市场拓展与资源融合方面,知识产权港公司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企业负责人带队拜访央企下属企业、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58家,成功与上海新诤信、中国信通院、上海知识产权交易所、科创中国等知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这些合作实现了资源深度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公司引入前沿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极大地拓宽了业务发展路径。
在业务推进过程中,知识产权港公司构建了完备的业务推进体系。为对接企业逐一建立精细业务台账,分类梳理业务内容,明确专属联络人员,并实施定期督导推进机制。凭借精细化管理,服务项目签约落地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成功签约71项业务,基本实现省属企业全覆盖,为“三新”业务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业务模式创新方面,知识产权港公司突破传统思维,在多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在知识产权金融领域,积极推进天使基金公司股权及基金份额收购项目,与甘肃省农信社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合作,并完成专业评估机构收购,完善金融服务链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激发市场活力。
在知识产权增值服务方面,知识产权港公司创新采用商业化模式举办多场活动和文艺晚会,充分释放网红经济乘数效应,带动地标产品与版权文创产品销售,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范例与新思路。
2024年,知识产权港公司“三新”业务实现历史性突破。知识产权交易实现“首单”突破,科技大市场携手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共建“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甘肃工作站”,借鉴上海成熟经验,以线上撮合、线下交易的创新模式,成功促成尤洛卡(山东)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首单知识产权交易,交易额达80万元。知识产权评估和质押融资领域同样实现“首单”突破,省高科创积极引入天津知识产权评价评估机构,成功入围甘肃省农信社知识产权贷款业务评估机构名录,并实现甘肃省首单知识产权评估和质押融资业务落地,评估价值高达1100万元,助力企业获得500万元的质押融资贷款。
深化内部变革 提升运营效能
在组织机构优化方面,知识产权港公司对本部原有的12个部门进行大幅精简整合,压缩至8个部门,精简幅度达33.3%。同时,同步削减岗位数量,精简员工队伍;在人员管理优化上,积极推行末等调整与不胜任退出机制,营造积极奋进、优胜劣汰的内部氛围,激励员工提升专业素养与工作绩效,增强团队活力与竞争力。
在薪酬体系构建方面,知识产权港公司全面重塑薪酬架构,建立“双挂钩”薪酬体系。同时,推行公司考核部门、部门考核员工的多层级考核分配机制;在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拓展方面,持续扩大实施范围,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制,经营管理部门中层干部聘期与经理层保持同步,并构建中层管理人员与经理层同聘期、同考核机制。
知识产权港公司还组织开展了历史遗留问题梳理排查,梳理出33项历史遗留问题,并建立了问题台账。2024年,已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1项。
知识产权港公司通过聚焦主业管理、推进“三新”业务和深化内部改革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力,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展望未来,知识产权港公司将坚定不移秉持创新驱动、改革引领的发展理念,紧密跟踪市场动态,持续优化业务布局与内部管理机制,为知识产权产业的繁荣及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勇挑重担、再谱新篇。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知识产权港公司整理发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